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、西貢區議員 張美雄
本月初,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與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交流,勉勵大家以實際行動提升本港競爭優勢。僅半個多月後,特首李家超率領60名港企代表訪問廣東出席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,現場促成126個粵港經貿合作項目簽約,總金額逾千億元。當中,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、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等致辭頗有啟發性。
「飽經磨難的香港,終於有了『中國香港』的樣子。」鄭主任一語中的,並希望工商界當好「三個角色」:大灣區雙向開放的促進者、科技創新的引領者、文化融合的持份者。作為香港一分子,也應思考如何把握機遇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。
交流會期間,筆者恰好在考察大灣區科企「優必選」。在與人型機器人互動的過程中,深刻感受到國家科技的迅速發展,也體會到「成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引領者」的深遠意義。這一願景道出了對香港社會的期待:只有科技創新走在前列,才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。
事實上,本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高校、兩所排名全球前40的醫學院及8間國家重點實驗室,加上大灣區內多間人工智能(AI)標桿企業的支持,在粵港合作框架下,本港具備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創科中心的潛力。為此,除了政策的驅動,更需工商界和企業家積極投資AI、生命科學、低空經濟、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,以實際行動培育產業新賽道,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。
近年來,隨着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日益複雜,唱衰香港成為外國敵對勢力對華「金融戰」的一部分,目的是千方百計阻止外商來港投資。但事實一再證明,香港依然有着獨特地位和優勢。例如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,香港的排名重返全球前三及亞太區首位,表明本港金融發展根基深厚。儘管如此,我們不能認為僅憑自身力量就可獨善其身。只有發揮「一國兩制」制度優勢,並攜手內地深化大灣區合作、強化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,才有望實現更高水平開放,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。
此外,當前國際形勢急速變化,國際競爭漸趨激烈,工商界作為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支柱,更應主動作為,多用國際場合宣揚香港優勢,說好中國故事和大灣區故事。事實上,香港與國家是唇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,只有加強粵港合作才能創造更大的協同效應,激發大灣區發展新動能。
頂圖圖源 南方+